24小时服务热线:

400-800-2285

新闻中心
<<返回上一级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算力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十四五”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座

发表时间:2025-08-22    来源:CPSE安博会

  人们依托脑力开展思维活动,而人工智能则依赖算力进行“思考”。“十四五”期间,中国在算力建设上的投入力度相当大,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增长20%;智能算力规模增长43%。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近五年来,算力总规模增速每年都高达30%。

  在苏州街头,一辆无人驾驶送货小车正穿梭其间。据介绍,无人送货小车在物流、医药、商超、生鲜配送领域,市场推广速度很快。不仅安全,且百公里电费仅需十几元。而它们能自主识别路况、导航送货,靠的是“智能大脑”,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算力的支撑。

  目前,这辆送货小车已经在全国31个省份、280多个城市销售了7000多辆,支撑这些车辆高效运行的是超千卡的智算算力规模,这相当于2500台普通电脑同时计算,而如此庞大的算力来源于算力调配中心。

  这里的算网大脑融合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和量子算力,能根据各行各业的计算需求,调度各地算力中心提供支撑。而为无人送货小车提供的算力,仅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算力,是指每秒钟能够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十四五”期间,中国的算力基座发展的现状如何呢?

  黑龙江哈尔滨的智算中心节点,是全球运营商规模最大的单集群智算中心。NPU卡(智算卡)不仅是智算中心最核心的设备,也是国产芯片性能最高的产品。它的算力规模达到6.93EFLOPS,相当于6940万台4核PC电脑的算力总和。

  据悉,算力中心建设需要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以及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只有超前建设算力的企业,才能拿到最多的市场订单。按照传统建设惯例,这类智算中心通常需要270天左右才能建成,但为了尽早抢占市场,他们只用了200天,提前70天完成建设。

  “十四五”期间,中国已经确立了8个算力枢纽,分别是京津冀枢纽、长三角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成渝枢纽、内蒙古枢纽、贵州枢纽、甘肃枢纽、宁夏枢纽。同时,还规划建设了十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各地算力建设上演“速度与激情”,并从大城市周边,正在加速向西部地区拓展。

  一个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往往配备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台服务器,耗电量很大,仅电费就占到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成本的七成。把耗电的数据中心放在西部,既能更好地利用西部的能源,又能减少碳排放。这种庞大的电力需求,成为推动算力“西迁”的原生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驾驶的发展,各地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多,而正加速建设的算力中心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据介绍,全球60%的GDP都是由数字化驱动产生的,每投入一元的算力,会带来三到四元的GDP的增长。

  “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的大量数据跨越几千公里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集群进行处理。为了更好地利用西部算力资源,在上海出现了新型的算力超市。

  作为中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这里的企业下楼就能购买算力。社区内的“算力生态超市”以超市的方式呈现在平台上,人工智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像购买水电一样轻松获取所需要的算力服务。这不仅助力企业更好地迭代研发创新产品,还能将企业算力成本降低近一半。

  不仅如此,新兴产业对算力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巡航无人机无需飞手操控,就可由算力中心直接远程指挥。它们不仅可以自动观测农作物长势,预测产量;还可以发现水库大坝的微小裂缝。

  此外,算力中心还能通过摄像头应用于监考场景,可以对交头接耳、传纸条等违规行为实时识别并发出警报,为考试公平公正提供有力保障。

  据AI医疗、能源、工业、旅游、气象、云电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所知,这些产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持续增加算力需求,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指数级裂变,将推动算力产业爆发式增长。

  未来,大模型将演化出旅游、办公、娱乐等百花齐放的行业模型。在行业模型充分发展后,会诞生汇聚各类模型的“超级智能体”APP,通过这一统一入口即可精准对接并解决用户需求。只有超级智能体的出现,我们才能真正地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
Copyright © 2019 湖南湘江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号:湘ICP备15008523号-1   营业执照查阅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登录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微信公众号
138-1185-8999 400-800-2285